
“現代籃球”究竟改變了什么?
當每個人都開始投三分,這塊28米乘15米的場地仿佛被無限拉伸,每一寸空間都在被更高效地利用;節奏在加快,回合數在飆升,傳統低位巨獸的身影逐漸稀薄,而鋒線與側翼的浪潮正漫過賽場;更多的擋拆,更多的換防,更多的錯位。
一切都在加速,所以球員們開始把瘦身列入他們的休賽期計劃:阿米爾-約翰遜調整了自己所有的重量訓練計劃,使其更像田徑運動員;很多球員參加非傳統的鍛煉課程,德雷蒙德-格林開始踩動感單車,喬治-希爾和CJ-邁爾斯走入普拉提工作室,魯迪-戈貝爾和沙巴茲-納皮爾戴上了拳擊手套,瑜伽和沙灘排球成為理查德-杰弗森延續生涯的隱秘鑰匙。
于是,在2015-26賽季的媒體日上,我們看到一場“瘦身成果展”:優素福-努爾基奇甩掉34磅,賈利爾-奧卡福減重20磅,德馬庫斯-考辛斯直言“瘦了一大圈”。這股風潮并不局限于內線——馬庫斯-斯瑪特輕了20磅,達米安-利拉德與蘭斯-史蒂芬森也各自減重10磅。減重,正成為這個時代的新風潮。
回望聯盟歷史,體重曾埋葬過太多天賦,我們能迅速說出奧利弗-米勒、肖恩-坎普、埃迪-庫里們的名字。而在當下,超重幾乎成了一種原罪,所以尼克-哈里森送走了盧卡-東契奇,而當用他換來的安東尼-戴維斯也頂著大肚子出現在球場時,獨行俠的耐心達到了極限——他們先手解決了千古罪人哈里森,繼而開始思考戴維斯的去留。
是德州烤肉太過誘人,還是達拉斯的晚風自帶糖分,我們尚且無從知曉。但我們知道的是,上一次獨行俠用一名體重超標的年輕人,換來一位有外線技術的大個子時,后者成長為這支球隊的隊史第一人,而前者如今只能永遠地活在一些人的記憶中,

拖拉機。這是記者特里-福斯特給羅伯特-特雷勒取的綽號,其中緣由要追溯到特雷勒的高三時期。當福斯特目睹這個胖小子在快攻中如重型機械般碾過球場,接不看人傳球完成雙手暴扣時,整個場館為之沸騰。他沖刺時的沉重步伐仿佛拖拉機吞噬田地,次日福斯特便讓“拖拉機”之名在自己的專欄中首次現世。
特雷勒就讀于底特律的默里-賴特高中,是當地的明星球員。高一時期,身高6尺6的特雷勒體重就達到了250磅,不得不從活塞名宿比爾-蘭比爾那里獲取18碼的鞋子。高三時,他帶領默里-賴特高中贏得了市和州的冠軍。高四時,他被評為密歇根州籃球先生,與文斯-卡特、凱文-加內特、保羅-皮爾斯同期入選麥當勞全美最佳陣容。在阿根廷圣羅莎舉行的U18世青賽上,17歲的他率領美國隊擊敗東道主成功衛冕,斬獲金牌。在最終選擇密歇根大學作為目的地之前,他受到了許多大學的極力追捧。
然無論是高中時期還是大學時期,臉上帶著嬰兒肥、體重明顯超標的特雷勒都輕松統治了球場。在密歇根大學,特雷勒很快從只會在低位用身體強打,發展成一名技術嫻熟、運動能力出色的大個子,能夠應對頻繁的雙人包夾并傳出好球。
他的大學教練史蒂夫-費舍爾說道:“他的個性在球場上得到了體現。他為他人奉獻,不在乎數據。他競爭意識極強,非常聰明,且出人意料地敏捷——他擁有160磅后衛般的腳步。”
大三賽季,特雷勒場均能貢獻16.2分和10.1個籃板,帶領球隊贏得十大聯盟冠軍。那時的“拖拉機”,轟鳴聲響徹NCAA,前景一片光明。

1998年的NBA選秀夜,是特雷勒人生軌跡的轉折點,也是NBA歷史被改寫的一個節點。獨行俠在第六順位選中了這位來自底特律的明星內線,然后轉手將他送至雄鹿,換來了后者在第九順位選中的德國少年德克-諾維茨基以及第19順位的帕特-加里蒂。
從當時的普遍認知來看,這筆交易似乎是雄鹿的打劫。前雄鹿總經理拉里-哈里斯解釋,球隊從未真正考慮過諾維茨基,“我們其實從未真正擁有過他……這筆交易在選秀開始前很久就敲定了。”雄鹿當時急需一位即戰力的低位大個子,而特雷勒在他們眼中技術全面,“他能傳球,能控球,能在低位得分……他身體強壯,存在感強。”
當時的輿論環境生動地描繪了這種傾向:有媒體曾稱贊雄鹿“用一個被過度炒作的外國新秀偷來了有市場價值且有天賦的羅伯特-特雷勒”。在那個夢之隊余威尚存、歐洲球員普遍被輕視的時代,一位在十大聯盟證明過自己的超級巨星,自然比一個來自德國維爾茨堡的瘦弱七英尺跳投手更令人安心。
然而,歷史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。這筆交易最終成了NBA歷史上最失衡的交易之一。特雷勒的名字從此永遠與諾維茨基聯系在一起,但他的身份卻變成了“那個被用來交易德克的球員”。在NBA全球化浪潮中,特雷勒這位底特律市中心的產物,與來自德國郊區的諾維茨基,他們的命運在那一刻交錯,奔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。

進入NBA后,特雷勒很快發現,這里的賽場遠比大學廣闊,對手也同樣高大且更為敏捷。盡管雄鹿管理層注意到他在選秀前努力控制體重,但職業聯賽的壓力和生活方式讓他的體重持續增加,體型從優勢變成了令人擔憂的負擔。整個職業生涯,特雷勒都在與體重問題作斗爭,因此難以適應NBA的比賽節奏。
特雷勒的NBA生涯輾轉于雄鹿、騎士、黃蜂之間,七年共出戰438場比賽,場均僅得到4.8分和3.7個籃板,僅有73場首發。前隊友莫里斯-泰勒說:“羅布天賦異稟……但他在聯盟幾乎經歷文化沖擊,因對手同樣高大靈活。他自知辜負天賦,未付出成為偉大球員的全部努力。”前教練保羅-西拉斯指出,選秀夜那筆交易的陰影和負面輿論對他造成了巨大影響,使他逐漸失去了自信。
2005年,特雷勒因主動脈問題接受手術,這導致他與籃網的合約失效。此后,他離開了NBA,輾轉于土耳其、意大利等海外聯賽,最終在波多黎各找到了延續職業生涯的地方。他在波多黎各聯賽表現不錯,甚至榮獲過年度最佳防守球員。
然而,命運的悲劇在2011年5月11日降臨。時年34歲的特雷勒,在波多黎各伊斯拉維爾德的公寓中因嚴重心臟病發作去世。當時他正在與妻子通電話,妻子以為電話斷線,無法再聯系到他,最終球隊官員發現,他已溘然長逝。

特雷勒的健康問題、他一生與之斗爭的體重,最終奪走了他年輕的生命。如果故事只是到此結束,特雷勒的一生或許只是一個被體重和期望壓得喘不過氣、進而“傷仲永”的悲劇,但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,都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慷慨、善良、充滿愛的人。每個人都重復著相同的話:他很溫柔、他很有趣、他讓每個人都感覺更好、他真心關懷他人。
密歇根大學的體育部副主任布魯斯-馬德伊表示:“他有真誠的笑容。他不虛偽。你看到的就是真實的他,而真實的他是個很棒的人。”大學教練史蒂夫-費舍爾說,特雷勒是我遇到過最善良、最慷慨、最關心他人的人之一。”主持他葬禮的牧師說:“他是那種會把自己身上的襯衫脫下來給你的人。”
特雷勒的慷慨,成了他的負擔。他出身困苦,母親深陷毒癮,他由祖母撫養,而他又和祖母一同撫養了他的弟弟。特雷勒從未學會對親友說“不”,他曾一度供養了多達20個朋友和家人,因此“揮霍”了在NBA賺取的數百萬美元。他還因幫助已被定罪的毒販表親隱瞞資產而制作虛假稅表,陷入了逃稅指控,最終獲刑三年緩刑。此外,因為他是幾名從聲名狼藉的贊助人埃德-馬丁那里收受資金的球員之一,特雷勒在密歇根大學的三年生涯也因此蒙上陰影,學校被迫取消他所參加比賽的所有記錄。
這些場外的麻煩,與他球場上的失意交織在一起,構成了特雷勒復雜的人生圖景。現在,很多人只會在聊起1998年那樁交易時想起他的名字,但作為一位深愛妻子和兩個年幼孩子的丈夫與父親,羅伯特-特雷勒遠不止如此,即使粗略瀏覽特雷勒的在線悼念頁面,也能感受到這位大個子是多么受人愛戴。
現任密歇根州立大學教練湯姆-伊佐,如此描繪特雷勒在他心中的印象:“關于羅伯特,我不會記得他作為球員所面對的那些嚴密關注和爭議陰云,也不會記得那筆交換德克的交易……我會記得他周身的光環,以及即使他只比孩子們大一點,孩子們是如何仰望他的。”
(NBA官網)
上一篇: 54分東部第一!跑不死的馬克西!進步最快黑馬還能更快!
下一篇: 返回列表